近見:_七部委發布的《廢物資源高分子材料資源化利用十二五專項規劃》,其中關于“廢舊高分子材料資源化利用技術”一部分,有感而發。目前,對于廢舊橡膠的循環再利用,主要有4大塊:舊輪胎翻新;廢橡膠_;廢橡膠制膠粉;廢橡膠熱解回收。而在此規劃中廢橡膠利用卻只提膠粉,另三種_利用只字未提。與廢塑料和廢纖維相比,從字數看也并非舉足輕重。當然,字數多少不_說明其重要性和重視程度,但在我國廢橡膠利用,翻胎是_,_膠是大頭,占85-90%,熱解回收是終結,唯獨膠粉,現只占5-10%,且又大部分用來做_膠。
尤其是_膠,三噸頂一噸新膠,且新_膠70%靠進口,而合成一噸橡膠需八噸原油。_利用的如此重頭大戲與_塑料相比,其地位和價值更有過之而不及。尤其是熱解回收,雖然目前只占1%,亟待提高,但它是節能降耗和低碳環保的_終希望。因為不管是廢橡膠還是廢塑料,_三次以上則已失去功能,不能再重利用,即成黑色或白色垃圾,只有靠熱解回收,這才真正做到了循環利用。
廢橡膠塑料原是化學合成物,現發達_的廢棄橡膠塑料已不準堆積和掩埋,也不許直接當燃料燃燒。至于翻胎再利用,乃_的節資和節能更是_的低碳和環保。好的胎體可至少翻新3次,行駛里程還可_過新胎且只占新胎原料和能耗的1/4,價格僅為新胎之半。然而,我國的輪胎翻新率卻只有發達_的1/10,不搞創新開發能行嗎?
再看_膠,雖然產量已占世界的90%,但技術落后至今還用1977年德國淘汰下來的動態脫硫罐間歇生產,時間長,效率低,能耗高,質量也不好,尤其在開罐排膠時,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。_膠企業多年難得到_的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。今年靠中小企業自發和自籌研發常壓連續_法,做到了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且質量大大提高,遠遠_過了_標準的各項指標,現正在積_推廣,口號是“以機代罐”。然而目前的主要障礙是中小企業皆缺錢,能否像家電那樣_給予補貼?其實,_膠的原脫硫化生產每噸耗電1200度,日產30噸,則耗電36000度,比家電耗能多。真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的意味。作為科技規劃,應當支持發展,_未來,那么參加此規劃制定或討論的行業_能只考慮自己的膠粉而忽略其他嗎?又何忍心因小失大呢?在此,緊急呼吁:給_膠與_塑料一樣的公平待遇。再請看,那么多各行各業的固廢_都享受減免稅待遇,唯獨_膠一點沒有,翻胎和膠粉都是_增值稅全免,剛上來的_連熱解回收還即征即退50%。_原材料方面國內價高不下,如廢紙和廢塑料都可敞開進口,進行加工和_利用,唯獨廢舊輪胎和廢橡膠都被稱為“洋垃圾”,嚴禁進口。此比廢紙和廢塑料袋其垃圾程度又如何?現今的廢輪胎曾經高到2300元/噸,如此下去,別說_膠上環保,連維持生活都難上加難了。還何談以機代罐?連規劃都沒列上,還能“創新驅動發展”嗎?沒有廢舊輪胎的_利用,循環經濟還是完整的嗎?